殡葬改革新思路
发布时间:2019-04-30 14:54:06 浏览次数:次
每年的清明时节,绿色殡葬总是人们关注的话题。
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的基础,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。
每次扫墓上坟,总能看见那成片白色的墓群,侵占群山本应是绿色的植被,不仅环境遭到破坏,而且浪费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。
有着近14亿人口的中国,耕地正在一寸一寸地减少。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.3亩,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%。
尽管国家大力进行殡葬改革多年,推行了火葬,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墓穴占地的问题。其原因就在于民间千百年来形成的建墓立碑的葬俗没有改变,即使是骨灰也仍然要葬入墓穴,所以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始终存在。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,现在的墓穴和墓碑材料大都是水泥和石材,这种永久性建材的使用使得墓穴一旦建成就成为永久性的建筑,土地不能得到循环利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死亡人口的逐年累积,墓葬占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,这从每个城市周边日益扩大的白色墓地中就可以显明地看出。
从实际效果看,实事求是地说,现在的殡葬方式还不如从前,因为过去虽然是入棺土葬,看起来好像占用土地的面积远远大于现在火葬骨灰盒葬的面积,但过去那种纯土葬方式是可以腐败降解的,并不影响植被的自然生长,而腐败尸体经过长期的自然降解,反而成了土地植被生长的肥料,在人口稀少的过去,这种殡葬方式应该说是一种绿色循环的殡葬方式。但是现在的人口骤增,尸体腐败降解过程的缓慢也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源等的环境污染,因此,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,纯土葬依然成为了不适合的殡葬方式。
那么,今天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更环保绿色的殡葬方式呢?这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,我也思考着,我认为现在的火葬制度将死尸简单地烧掉,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,焚化产生的烟尘一样能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,我认为可以考虑把人的尸体进行再利用,除了少部分尸体可以供医学进行解剖科研外。
当然,对于逝者,我们并没有忘记,我们可以将现在不毛的白色水泥公墓改建成花团锦簇、流水潺潺、绿色成荫的市民公园,在公园内设置纪念亭、榭、阁、廊或纪念碑群等,其壁上刻下逝者的姓名及生卒年月等,人们在平素的祭扫中也得以休闲,休闲中也不忘先人,这样不是可以有效地解决死人和活人争地的矛盾吗?
这种殡葬思路不是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吗?